维克多·彼罗仁科:“涉乌方案”或成美国对外通用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正文来源:跨文化研究中心 日期:2022/06/22 17:11:19 阅读次数:10

       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以及多极化世界的发展,给华盛顿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阻止作为西方领袖的美国丧失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的世界霸权。仍在持续演进中的乌克兰危机让人们看到,美国在这场危机中采用的方案极有可能成为它遏制其他地缘政治对手的通用模式。

       在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打压遏制的过程中,拜登政府面临同时与这两个大国发生战略对抗的危险。正如美国不少专家认识到的那样,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场“地缘政治噩梦”。拜登政府似乎沿袭了前任特朗普对美国现状的理解,即美国已经衰弱并且无法再在世界所有重要地区维持有效的军事和经济存在,因此不得不重新明确在世界各地压制俄中、恢复美国霸权的重要性,并据此采取行动。

       美国在阿富汗20年的军事存在表明,那里对于美国控制中亚及遏制俄罗斯和中国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目前被认为更适合达成美国目标的,是位于俄罗斯和中国附近的地区。现在情况变得更加明了,美国已经不是坐等这些地区局势恶化,而是伺机挑起动荡和危机。拜登政府的战略算盘相当清楚,要么确保俄罗斯和中国接受美国在其周边的地缘战略存在,要么俄中为驱离美国而付出巨大代价。第二种情况下,华盛顿希望借此削弱俄中,并在“俄罗斯威胁”或“中国威胁”的口号下团结盟友伙伴以及附庸。

       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消除俄中作为其维持世界霸权的障碍。俄罗斯将乌克兰问题视为主要安全利益,断然拒绝美国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鉴于此,拜登政府有意推动顿巴斯军事冲突升级并演变成为规模更大的俄乌冲突,随后还组织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美国本可以利用对乌克兰当局以及北约的影响力来缓解甚至阻拦俄乌冲突的爆发。但对拜登政府而言,更重要的是保留乌克兰作为全面遏制俄罗斯的“不可或缺的桥头堡”作用。

       乌克兰危机的案例显示了美国这样一套操作:选择一个对美国“敌对国家”主要安全利益攸关的地区;该地区以免受某些“外部威胁”为借口不断进行军事武装,同时制造有利于美国的“局势尖锐化”舆论氛围;华盛顿推动该地区在安全问题上越过“红线”。随后,美国期待对手要么撤退,要么进行军事回应。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华盛顿利用俄罗斯的军事反应扩大对基辅的军事供给,以延长军事冲突、团结盟友伙伴并在经济上孤立俄罗斯。但美国这套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削弱俄中以助其维持世界霸权呢?绝对不能。

       首先,对美国而言,这些方案是在远离其国境数千公里之外的“游戏”,是以牺牲其他地区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对其有利的条件。而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在美国蓄意挑起的危机中取得胜利是一个根本性的安全问题,也是国家正常发展必须保证的条件。换言之,俄罗斯或中国采取针对性行动的动力和打破华盛顿阴谋的决心极为强烈,各自社会对此也是高度团结一致,这与美国不同。

       其次,需要看到,挑动和利用乌克兰危机背后的这套方案之所以被华盛顿使用,不是因为它一定有效,而是因为美国的处境使其无法使用其他方法。拜登政府胡乱使用对美国本身和整个西方都具有破坏性的计划,结果在乌克兰危机最终解决之前,西方世界的经济秩序就已面临重创。作为对俄制裁的副作用之一,国际社会对于美元体系的信心遭到破坏。俄罗斯卢布在俄天然气出口以及欧盟半推半就的支付转移之后变成“天然气卢布”,类似于“石油美元”,出人意料地走强。

       第三,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的应对还产生另一个后果,即美国的欧洲盟友在经济、金融和军事上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拜登政府又一直试图依靠这些盟友来压制俄中。欧盟国家正承受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胀。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使欧洲诸多工业部门运营困难,不排除发生工业生产下降和能源危机的可能。在旷日持久的军事对抗背景下,向基辅密集运送武器也扰乱了北约在欧洲的武器库存。西方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北约国家的军事工业无法迅速按需求增加产量。因此,美国本身正在削弱欧洲盟友的实力,同时也对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伙伴产生向外推离效应,这些国家显然不希望体验欧洲和美国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

       第四,世界油价快速上涨等让美国自身也遭受了不可低估的损失。美国总统甚至整个政府眼下不得不为高支出和高通胀辩护,这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部门并削弱美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这些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华盛顿对俄罗斯经济实力及其融入全球供应链程度的严重误判导致的。因为傲慢,华盛顿对俄罗斯以及多极化世界的诸多现实形成扭曲认知。正如所见,美国削弱俄罗斯的计划正在遭遇挫折,其在世界上维持霸权的企图终将失败。当然,国际秩序要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还有赖俄罗斯、中国以及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一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