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超越西式一元民主的迷思?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正文来源:跨文化研究中心 日期:2021/12/14 15:12:43 阅读次数:11

破除西式民主迷思

       30多年前,弗朗西斯·福山等学者提出“历史终结论”“西式民主一元论”等论调,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西方观念制度模式将一统天下。与此同时,西方政客也将“民主、自由、人权”等绝对化、道具化、标签化、外交政策化。多年来,西方通过垄断民主定义权、评判权,维护其思想、制度与话语霸权,他国顺之则友、不顺则敌。对不顺者或实施政治、经济围堵,或策动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使对方思想西化、制度同化、话语弱化。

       然而,30多年后,西式民主模式未带来人类历史终结,也未带来世界和平与发展,更未带来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相反,冷战后西方阵营强推西式民主,给世界带来的是动荡、衰退、分裂、离散和血泪。西方社会自身也深陷政治极端化、社会民粹化、认同分裂化等困境。“金钱政治”“精英政治”“身份政治”横行,新资本与老寡头争权夺利,财阀集团操控选局。美国政治学家拉里·戴蒙德承认,美国历史上引以为豪的西式民主2006年开始陷入衰退。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不得不指出,美式民主陷入衰败,难以一统天下。


2016年4月,上千名美国民众聚集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外,他们高喊“不要金钱政治”等口号,表达对美国当前选举政治及民主现状的不满。中新社记者刁海洋 摄

       这些年来,一些政治学者们开始转换视角,把脉西方政治乱象和病态民主。多数学者注意到,变质“民主”导致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催生民粹主义等极端思潮,加剧民主透支与人权恶化。民主异化变质导致一些国家内部决策混乱、相互掣肘、动员乏力,陷入恶性政治循环。应从以下视角破除西式民主迷思:

       一是西式民主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软件。民主生成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法治精神等一系列条件配套,贸然移至他国难免水土不服、南橘北枳。西式民主尚难千篇一律,而呈现美式总统共和制、德式议会共和制、英式君主立宪制等多种模式,世界各国国情各异,更需多样民主政治模式,若被强行植入西式民主,难免产生政治生态紊乱、机体排斥反应。针对2003年布什政府向伊拉克移植美式民主,福山批评道:它不明白民主政府和市场经济源于复杂因素(包括政党、法治、财产权、共有认同)的相互作用,上述因素在发达民主国家经多年演进方可获得。

       二是西方政客并非将安全适用的民主成品免费恭送,而是把“民主”当作西化、弱化、演化他国、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和手段。西式“民主流水线”的产品常夹杂地缘政治私利。正如中国外交部《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所言,美国输出所谓民主产生恶果,“颜色革命”危害地区和国家稳定,强推所谓民主造成人道悲剧,滥用制裁破坏国际规则,“民主灯塔”招致全球批评。

       三是西式民主的先天缺陷、后天不足带来民主扭曲、异化、蜕变,呈现“西式民主老化综合征”。西式民主过去曾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后来故步自封、未能不断改革与完善,其消极弊病日益凸显。西式自由思想逐步异化为“绝对自由”,西式民主价值逐步简化为一张选票,西式民主人权理念逐步蜕变为“驰名双标”。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下,政治乱象、经济危机、种族冲突、难民问题等便是“西式民主老化综合征”的体现。


2020年5月,反种族歧视抗议活动继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进行。美国明州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暴力执法死亡事件持续发酵。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坚持全面政治发展观

       要克服西式民主弊端、打破民主化悖论,需倡导新民主观、树立全面政治发展理念,推进政治协调、全面发展。

       新民主观和全面政治发展观认为,西式民主绝非历史的终点,民主绝非西式最完美。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应根植于一国文化和现实土壤。全面的政治发展包含三组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要素和价值追求:民主价值(包括公平、权利、自由)、法治要素(包括稳定、规则、秩序)、效能目标(包括绩效、责任、廉洁)。政治民主和政治效能是全面政治发展的动因,而法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是政治民主与政治效能的条件和保障,共同构成政治全面发展的价值和目标。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任务就是准确把握上述三组要素的“平衡点”。

       发展民主是促进全面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路径、合理的速度、有效的方式,才能使民主政治更高效、更优质。民主化“单兵突进”未必推动政治发展,反而可能导致民主失控或政治衰败,陷入“对抗政治和劣质民主”的泥潭。全面政治发展观倡导全局视野、战略定力、持续协同,稳健驾驭“民主化”进程,将民主进程统一于政治发展的总目标,并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等进程相协调。

       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进程秉持了全面政治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协调性、动态发展性、主权历史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创新民主观、人权观、自由观,提出与坚持全面政治发展观,突破了西方发展模式和逻辑框架,提高了政治发展力和国家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条民主新路,为中国社会全面而协调发展提供了思想和价值保障。


2015年11月,《国家重构:中国全方位改革路线图》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中新社发任海霞 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新的民主观,全新全面的政治发展道路,代表了一种真实、广泛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最新成果与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显著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随时在线状态,超越短周期投票后进入休眠期的间歇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多样化的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与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超越多数人真实意愿被少数利益集团盖过的局部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形成最大政治合力,有效保障国家治理的高效统一,超越党同伐异、相互否决、冗长辩论、议而不决的低效性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综合了直接与间接、民主与集中、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实质等环节优势,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的政治参与和民主表达机制。如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国是共商,超越政党轮流坐庄垄断国务、利益集团把控国事决策权的寡头式统治。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超越了鼓吹排外主义、系统性种族歧视、虐待难民移民的虚伪性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民生,守护民心,超越了纵容贫富差距、依赖金钱政治的寄生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干涉他国内政,超越以推广民主之名、行地缘政治之私的霸道性民主。


2021年6月,成都夹关镇“同心桑梓会客厅”内摆放着印有民主党派名称的白瓷茶杯。2018年,成都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等联合启动“蓉城星力·同心桑梓”项目,各民主党派结合界别特色和人才优势,各展其能,助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国家稳定、人民团结、社会进步,彰显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体现了发展目的的人民性、发展方式的多元性、发展进程的持续性、发展结果的有效性。

       中国之治的实践价值和概念意蕴广泛而深厚。以新民主观和全面发展观为理念的中国之治,拓展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样态,在世界政治文明百花园里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来源:中新网